討厭他或喜歡他都應放大格局看待此事

失去李遠哲 台灣會更沒信心

口述/江才健 整理/林哲良

二次大戰之後,人類發現科學很有用,各國政府便花錢養起科學家。其實,一個優異的科學家在學術上的貢獻,可能讓人類世世代代受益無窮。若將格局放大,最近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所引起的「自肥爭議」,或許言過其實。

編按:近來,中央研究院通過優遇條款,讓獲得諾貝爾獎或相當之全球性殊榮者,得聘為特聘研究員,且不受六十五歲的年齡限制,然而,此一新舉措卻引來部分學者與媒體批評,甚至媒體質疑此一條款是為李遠哲量身訂作,引發自肥譏評。江才健為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,曾任《中國時報》主筆,多年採訪深入接觸過多位國際一流科學家及諾貝爾獎得主,也曾為中研院院士吳健雄和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作傳。《今周刊》特別透過這位資深科學記者的經驗及觀察來解析這個事件。

中研院的特聘研究員制度,在吳大猷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期已有,以比照國外待遇來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回國服務,當時也曾經引起一些批評。不過,事後來看,特聘研究員制度的確對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回國服務起了些作用,也對中研院學術研究帶來一定程度貢獻。

過去,台灣學術界一向是「平頭式主義」,當然這也有學術傳統不厚以及軍公教一體適用制度的影響因素。其實在國外,特別是在美國,是一種很資本主義式的作法,好壞教授的待遇差別很大,但在台灣差別不大,大夥兒有點像在吃大鍋飯。以新任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為例,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斯奎普斯研究所對翁啟惠就視為瑰寶,除有高薪外,還有筆二百萬美元的捐贈基金,供他做研究之用,只要他繼續在該機構服務,他就可以依規定動用這筆錢,藉此吸引他、留住他。


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回流

特聘研究員制度算是中研院一個較大的突破,後續,李遠哲還成立「傑出人才基金會」,透過募款所得,補助海外傑出人才受制度所限的待遇問題,吸引人才回台灣服務。這些作法用意都是要打破平頭觀念,藉此吸引海外優秀人才「回流」。

由此看來,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回國服務的相關措施,是很有系統性地進行,日前中研院評議會所通過的條文,「獲得諾貝爾獎或相當之全球性殊榮者,得新聘為特聘研究員,不受年齡限制」,並非獨厚李遠哲,儘管目前看起來優先適用的人可能是他,但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並非只有他,且後續還會有人得獎,不需要將它當作為他量身訂作。

其實,世界上很多諾貝爾獎得主年過七十,仍在學術界服務,李遠哲之前,過去中研院院長並無任期制,吳大猷之外,胡適、錢思亮都是在任內過世自然卸任,而非退休卸任。李遠哲在特定學術研究領域有他的代表性,即便李遠哲想退休,站在中研院的立場,也不太可能讓他退休。畢竟讓他在中研院服務,中研院得到的,一定比付出的多。

待遇是很現實的問題,要挖人就要給錢,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利用這樣的方式,如果考量物價指數、所得稅等問題,台灣待遇雖稱不上頂尖,但也不會太差。不過,就我個人觀察而言,這是兩回事,一則是這套制度有沒有讓台灣付出更高的薪酬吸引人才,目前看來也許未必;另一則是我們付出這筆錢之後,是否就對台灣學術研究一定會有幫助,我看也並非必然。

學術研究要考慮很多因素,並非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,傳統、風氣、文化、周邊配套等因素,都會影響研究品質,不是以高薪聘請一個人,就能達到提升學術研究的目的。用錢改變環境吸引人才雖然有效,但應還有其他配套措施,從根本來提升學術研究品質。當然沒有優秀人才,好的研究無從產生,因此類似制度的存在有其必要性。

用錢挖人只是辦法之一,但還有很多周邊條件要配合建立,目前似乎還看不出台灣在這方面有較具體的規畫及思維。當前台灣應思考的是,如何讓這些優秀人才的研究能產生「延續性」,不要每批回來的人才,都從事不同的研究,新舊人才無法接續,成果就像放煙火一樣,一陣一陣的,不能長久。

就條文來看,以李遠哲現在的待遇,或衡量國外要請他去能給他的待遇,五十萬元並不算太高。至於資格審議方面,用諾貝爾獎或許窄了些,但目前這是一個很明確的標準,較不容易產生爭議,未來有再討論的空間。而諾貝爾獎得主所受到的禮遇,因各國諾貝爾獎得主數量有異且格局不同,很難單純進行比較。

這個事情跟「自肥」應該無關,也不應將其視為一種酬庸,或許更值得大家注意到的是,過去台灣學術研究獎勵計畫,是不是已造成一些學術人物視研究獎勵為當然特權,得不到還出而抗議的荒誕行逕,有沒有因經費充裕而造成的一些假象進步(如論文數目增加或參加了國際大型計畫等)。有功效的學術研究獎勵,應該更進一步思考學術原創性和對文化帶來衝擊的面向,讓台灣產生更多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,不是老跟在歐美國家後面,亦步亦趨卻沾沾自喜。

對國際學術界有象徵意義

不容否認,有些國際級的優秀人才,的確是因為李遠哲這個人而回國服務,一旦李遠哲無法留在台灣服務,一定會有一些負面影響。此外,台灣目前是一個對未來缺乏信心的社會,失去像李遠哲這樣指標性的人物,就某種角度來看,可能還會讓台灣社會更沒有信心。

最近中研院的這件事是小事,媒體這樣炒新聞似乎有點過頭,李遠哲對台灣學術研究發展無疑有過正面助益,他離開台灣對台灣並沒有好處。因為非學術領域所引起的爭議,很多人或許很討厭李遠哲,當然也有人很支持李遠哲,但就台灣學術和中研院的發展來說,李遠哲是有貢獻的,在國際學術上也有象徵性的意義,將李遠哲的學術地位及社會地位分開來看待,大家就能平心靜氣看待此事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